您的位置

国产厂商缺席七亿元中国助听器市场

“技术上也并非难以逾越,这一方面可能也跟目前国内的市场容量有关吧。”谈到目前国内厂商集体缺席助听器市场的现状,瑞士峰力听力集团中国总部副总经理黄立新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日前,由峰力听力集团主办的数字仿生听觉技术研讨会在广州召开,国内厂商集体缺席。

据黄立新介绍,目前中国助听器市场每年的实际销售额大概在7亿元左右,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但这一领域,几乎全由六家跨国企业垄断,这些企业包括美国斯达克、瑞士峰力、丹麦瑞声达、丹麦奥迪康、丹麦唯听、德国西门子。

黄立新分析,助听器行业是一个产品创新程度很高的行业,几乎每两年就会进行一次产品更新,国产助听器在技术创新上跟不上国际市场步伐而逐渐被淘汰。

此前,国产模拟机虽然拥有价格优势,但在1995年至1998年间,国外公司都纷纷开发了数字助听器,这些产品相继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由于产品性能有了大的改进,能够去除大量的噪音,加上功能较为齐全,外观设计比较合理,以致模拟机日趋萎缩,国产助听器企业没有在数字机上取得研究成果,最终被迫退出市场。

除了技术原因,行业人士认为,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国内现实市场容量有限也是国产厂商缺乏热情的主要原因。

珠江医院听力研究中心许瑞华主任向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到底有多少人需要配戴助听器仍然是一个谜。按国际惯例,25分贝以内被认为是正常听力,25~40分贝被认为是轻度听力障碍,而在国内,直到70~80分贝才被认为是有听力障碍。

暨南大学医学院耳鼻喉科余挽河教授则表示,许多应当配戴助听器的儿童都因为社会观念和家庭经济等方面原因,没有配戴助听器,以致许多聋童最后变成了哑巴。而中老年人则普遍存在不把听力衰退当成一种“病”来看待。此外,助听器在听障人群中的普及也与目前国外助听器产品价格较为昂贵有关,低档的数字机售价都要在2000元以上,中档的则要2万元左右。

广州音特通听力技术有限公司王卫平经理向记者分析,中国本土企业仍然有进入市场的机会,即便是西门子这样的跨国助听器企业,其核心技术不是自己的,因此技术上并非难以逾越,同时本土企业生产还具备更低的成本优势。

联系我们

13606027052 0592-2392135

在线咨询1:在线咨询1

在线咨询2:在线咨询2

邮件:769729196@qq.com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南路106-116号A13

扫一扫,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