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失聪 2/3聋儿因贫“失声”


  一群特殊的孩子

  “娃娃白又胖,冬天坐地上;不怕刮大风,就怕晒太阳……”当记者走进吉林省聋儿康复中心时,被这含混不清的儿歌声深深吸引了。

  轻轻的,记者敲了敲吉林省聋儿康复中心康复训练一班的门,给记者开门的是一个小女孩。水灵灵的大眼睛、红彤彤的小脸蛋……若不加留意,不会发现她与普通孩子有什么不同,但挂在她耳朵上的助听器却告诉记者这样一个事实———这是一名正在这里接受康复训练的聋儿。

  这个小女孩叫婷婷。在老师的教导下,婷婷和她的两个同学用不太清晰的声音向记者问了声“叔叔好”。据婷婷的老师介绍,婷婷今年三岁半,来中心接受康复训练已经一年多了。现在,在助听器的帮助下,婷婷基本能听得到声音,并且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刚刚正是她自己听到敲门的声音后,主动去开门的。“如果再辅以两年的康复训练,婷婷就可以和其他正常的小朋友一起去幼儿园学习了。要知道,刚来时婷婷的嗓子里发出的只是哭声和笑声。”

  “婷婷,给叔叔背一首《悯农》吧!”在老师的要求下,婷婷把一双小手背在了身后,煞有介事地逐字逐句背诵着这首早已烂熟于心、但并不烂熟于嘴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婷婷,你真棒。来,大家给婷婷鼓个掌吧!”在老师的号召下,记者和婷婷的同学一起为眼前的这个小女孩鼓起了掌。

  一群极具爱心的老师

  初到中心时一句小朋友的问候———“阿姨好”,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聋儿康复训练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也深深地吸引了她……

  聋儿康复训练是一项极具爱心的事业,工作在吉林省聋儿康复中心的18位教师,更是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到了这一公益事业上。正因有了他们的关爱,才有了聋儿康复的希望。

  她对聋儿比对自己孩子还耐心

  刘斌是吉林省聋儿康复中心的一位普通教师,从1990年开始,她下定决心把聋儿康复训练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从初到省聋儿康复中心的18岁少女,到现在的为人妻、为人母,刘斌16年来始终把聋儿当成自己的孩子,从未放弃过对任何一个聋儿的康复训练。

  谈及当时自己入行的经历,刘老师说只是源于一句“阿姨好”。据介绍,她来省聋儿康复中心工作前,曾经有一次来到过这里。在她的印象中,聋儿康复中心的孩子应该是双手比比划划,以夸张的表情和咿咿呀呀的模糊音节来“交流”的,但初到中心时一句小朋友的问候———“阿姨好”,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聋儿康复训练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也深深地吸引了她,从此她便踏上了这条无怨无悔的路。

  刘老师坦言,教导聋儿进行康复训练是一项非常累心的工作,结婚后她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但从未像对待聋儿这般耐心、细致,有时甚至自己孩子的一句提问,都会让她没理由地恼火一阵,丈夫也曾有些责怪地说她在家没有在学校脾气好。对于这一点,刘老师深深感到愧对自己的孩子。

  慢性咽炎成了她们的“职业病”

  赵峥老师是省聋儿康复中心教师队伍中的一名“新兵”。刚刚工作不到一年的她,由于在工作中用嗓过度,已经患上了慢性咽炎,但开朗的她却说这里的老师每人都患有咽炎,这是她们的“职业病”。

  省聋儿康复中心的副主任郭翠瑛说:“工作这么多年来,看着这些孩子在我们训练下,终于可以开口说话、可以上正常学校的时候,我们感到非常开心,因为我们的付出,改变了他们今后的生活。”

  一串残忍的数字

  我省新生聋儿的数量每年在300人左右,7岁以下适龄语言康复的聋儿有万名左右,其中三分之二聋儿因家庭贫困不能进行康复训练。

  据郭翠瑛介绍,其实人们常说的“十聋九哑”并不完全正确,“十聋”未必“九哑”。许多聋儿保留了残余的听力,发音器官也是完好的,如果能够给他们及早配上助听器或者植入人工耳蜗,再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他们完全可以摆脱无声世界,开口说话。

  700聋儿从这里走向有声世界

  “自1985年吉林省聋儿康复中心建立以来,已经先后有近700名聋儿从这里获得了开启有声世界大门的钥匙,进入普小或普幼随班就读。现在,他们有的已经和普通人一样在高中、大学里读书。”言语间,一丝微笑从郭翠瑛的嘴角流露出来。据了解,经过吉林省聋儿康复中心康复训练结业后,能够回归主流社会的聋儿占到了72%。

  2/3聋儿因贫困永留无声世界

  “虽然绝大多数聋儿是在康复后从我们这里走出去的,但也有一少部分是因为家庭经济贫困不得不中途放弃康复治疗的。”在谈到这一话题时,郭翠瑛的话语间夹杂着淡淡的哀愁。”要知道,这些被迫中途放弃治疗的孩子,很可能仅仅再需经过几个月的康复训练就能回归主流社会了。但就是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够好,让这些孩子的父母不得不忍痛放弃了还孩子一个有声世界的机会,这是多么残忍啊!”

  据介绍,我省7岁以下适龄语言康复的聋儿有万名左右,其中三分之二的聋儿处于贫困家庭。不但如此,由于一些原因的存在,我省新生聋儿的数量每年也在300人左右,而吉林省聋儿康复中心每年的康复训练能力不到400人。

  “作为一个公益性事业单位,省聋儿康复中心对那些家庭特别贫困的聋儿培训费用能减则减、能免则免,但即便这样,每年仍会有约10名儿童被迫放弃康复训练。”一个2000余元的助听器,让这些有望重新听到声音的孩子望而却步;有了助听器后一年4000余元的语言培训费用,也使这些贫困家庭难以承受。而植入人工耳蜗甚至需要十几万元至二十几万元,这更使贫困家庭的聋儿康复成为奢望。

  记者感言  伸出关爱之手把他们拉出无声世界

  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因为身体某个部分、某个功能产生了障碍,导致他们听不见一丝声音。研究发现,大部分聋儿并不是全聋,配助听器后一般都能达到能听会说。“十聋九哑”已成为历史,但这需要经济基础。在“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我们真诚地希望您能伸出关爱之手,他们很可能从无声世界走进有声世界,享受到天籁之音。因为您的爱,聋儿无碍。

联系我们

13606027052 0592-2392135

在线咨询1:在线咨询1

在线咨询2:在线咨询2

邮件:769729196@qq.com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湖滨南路106-116号A13

扫一扫,关注我们。